選礦的核心是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將礦石中有用礦物與雜質分離,提升資源利用率。整個過程通常包括破碎、磨礦、分選和脫水等環(huán)節(jié),不同礦石類型需匹配特定工藝。比如鐵礦常用磁選法,而金礦可能采用氰化浸出技術。如何判斷哪種分選方法最適合當前礦石?這需要結合礦石成分、礦物嵌布特性及經濟效益綜合評估。
礦石預處理是選礦的第一步。大塊原礦經顎式破碎機或圓錐破碎機粉碎至合理粒度,隨后進入球磨機細磨成粉末狀。顆粒大小直接影響后續(xù)分選效率,過粗可能導致有用礦物未解離,過細則增加能耗。某銅礦項目曾因磨礦細度不足導致回收率下降15%,調整后產能顯著提升。
分選階段決定最終精礦品質。重選法借助礦物密度差異工作,適合鎢錫等金屬分離;浮選法則利用礦物表面性質差異,在銅鉛鋅礦中廣泛應用。近年生物浸出技術在低品位礦處理中嶄露頭角,通過微生物代謝溶解金屬成分,環(huán)保性優(yōu)于傳統(tǒng)酸浸法。需要重點關注藥劑配比參數,特別是捕收劑與起泡劑的協同效應。
脫水干燥是最后關鍵工序。濃縮機初步脫除水分后,過濾機將精礦含水率降至15%以下。對于黏性較大的精礦,可添加絮凝劑改善脫水效果。某選廠曾因未及時清理濾布孔隙,導致過濾效率降低30%,定期設備維護能有效避免這類問題。整個過程需實時監(jiān)測數據,及時調整設備參數保證穩(wěn)定產出。